桂林市政法机关:“小切口、大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3月26日早晨,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义务巡防队12名队员早早集合,随后深入村民家中或葡萄棚里,教村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去年,毛竹山村种植葡萄总收入超过350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今年,该村又将葡萄园改扩建为富硒高产葡萄园,村民的收入将大幅度攀升。“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义务巡防队队长王德利说。

今年以来,桂林市政法机关结合实际,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大胆改革创新,聚焦乡村平安建设,推动实现“小切口、大治理”,有力提升了全市乡村治理水平。

1党领民办,村村都有理事会

毛竹山村距全州县才湾镇政府10公里,村子只有46户156人,设党小组1个,党员12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村党小组的领导下,村里成立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协同党员群众形成合力,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确保社会治安治理无死角。

党群理事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党群理事会以党员为核心,建立“一张联系卡”,采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两种方式”,建立村规民约、民主议事、矛盾化解“三大制度”,紧密结合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平安建设“四项工作”,实行广开门路征点子、理事会议定主题、村民大会集民智、集体决策定决议、统一实施抓落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要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可是下了功夫。”全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龙云说。

村规民约明确禁止乱砍树木、乱建房子、乱排污水,村里统一规划拆旧房建新楼,党小组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乡村风貌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村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自觉做到门前三包。

党小组积极推进,村民民主议事,该村建设了24座农村特色楼房,建成35公里进村道路和75公里环村道路,并修建了文化活动室、戏台、球场、停车场、休闲坪等一批基础设施。

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毛竹山村依托文化广场宣传阵地,举办提子采摘节,以小品、歌舞表演、民间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史国史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听小故事学大道理,从小变化话大发展,让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村形成崇文尚德的良好村风,有17人考上中高等院校,评比出6名“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

在党群同富、风貌同美、文明同讲的共治共享新风下,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保护生态环境,全村打造了千年古酸枣树、毛竹通道、桂花树通道等多处景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幅改善。2021年,毛竹山村所在的自然村南一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以自然村为单位,积极创建党群理事会,让“村官管理”变“村民自治”,成了桂林市推动基层治理建设的法宝。目前,仅全州县就成立了党群理事会2760多个,吸纳成员23900多名,覆盖80%以上自然村,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万多件,形成了村党组织、村委会、自然村党群理事会“三治融合”的生动局面,实现“村村都有理事会,事事理出新气象”。

2村有辅警,难题化解在基层

日前,灌阳县新圩镇平田村李家屯、桂阳村家田屯发生用水纠纷,镇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共同出警,仅1个多小时,双方即达成和解,矛盾平息。

灌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盘今介绍,以前,要化解类似的矛盾,耗时3—5天。今年,该县试点推行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合署办公,建立统一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使基层政法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治理创新,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桂林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制定《全市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机制》,将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全面纳入公安机关“一把手”工程。在全区试行“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共增设120个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查处农村地区交通违法1.8万余起,农村交通事故降幅达30%,切实破解农村地区交管工作薄弱的难点。该改革经验获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公安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推广。

在全市全面推进“一村一辅警”工程,今年上半年,将完成为全市1684个行政村配备1名驻村辅警的招聘工作,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难点。其中,灌阳县是该市首个开展“一村一辅警”的县域。

“有事找勇哥!”这是灌阳县黄关镇李官村的村民经常说的一句话,大家口中的“勇哥”就是陆增勇。因为为人正直,办事公道,陆增勇被聘为村辅警。他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将全村3000余村民个人信息及户主电话,录入广西综治E通系统。每天,他利用手机“钉钉”办公系统,上报全村工作情况,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工作之余,他义务协助村民办理身份证、户口簿,为困难群众申请低保、办理老年补贴手续等,赢得了群众信任。在村委和派出所支持下,陆增勇创建“勇哥调解工作室”“勇哥警务室”,以更好地服务更多的村民。

“村警屯警生活在农村,掌握当地复杂地段情况。推行路长制后,在灾害天气里,在可能发生山洪、道路塌方、道路结冰等情况的危险路段,村警屯警能及时摆放警示标识,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在疫情防控中,由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组织带领,全县142个行政村的147名村辅警勇当先锋,发挥重要作用。”灌阳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张韬说。

3科技助力,小平安驱动大平安

“以前别人提起江东村的印象就是人多、混乱。现在江东村的变化太大了,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近日,家住桂林市七星区江东村的居民刘汉瑞自豪地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江东村属于桂林市七星区穿山村委下的一个自然村,现有常住户614户,8459间出租屋,整村常住户籍人口仅1670人,流动人口却有10000余人,是桂林市内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曾经的江东村,村内混乱的布局、逼仄的街道、治安乱象与桂林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格格不入。桂林市政法机关及七星区持续对江东村实施综合治理,通过“党建、科技、创新”,融合“警务、事务、服务”,对江东村来一场“蜕变式”大治理。

为解决城中村出租屋房东只租不管的问题,江东村居委会从人防物防技防、流动人口采集报送、消防安全、燃气器具安全规范、环境卫生等方面,将出租屋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等级。房屋等级在线上线下同步公布,等级与村民福利挂钩。这一项举措,使出租屋的租金、入住率均提升了30%以上,单套出租房月租金提高了50元到300元不等,五星级安全出租屋出租率达100%,大大提高了出租屋的安全系数和管理效能。

江东村还成立了出租屋管理协会、出租屋物业公司等,实现出租屋房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引导、自我提升的管理体系。

目前,七星区通过“网格化+信息化+星级化+公司化”城中村治安综合治理模式,成功将福隆园村、江东村、半塘尾村等一批原来基础薄弱、治安较差的地区打造成全市平安有序的示范村,实现了城中村华丽“蝶变”,以城中村“小平安”驱动七星区“大平安”。2021年三季度七星区群众安全感达99.35%,创历史新高。(记者 李贤 通讯员 曹长青)

关键词: 桂林市政法机关 乡村治理水平 毛竹山村 种植葡萄总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