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回归港股 百度“重仓”AI或成核心竞争力

随着百度在港股上市锣声敲响,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终于在港股正式会师。“回港上市是百度的二次出发,二次创业。”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今日在上市致辞中这样表示。上市首日,百度收报于252港元。

百度在港二次上市,也给2021年的中概股回归开了个头。回顾过去一年多,共有12只中概股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募资超2500亿港元,占同期港股IPO募资总额比例超4成。在业内人士看来,百度的成功上市或将引领新一轮的中概股回归潮。

百度“重仓”AI或成为核心竞争力

根据南都记者统计,12只回归中概股中,目前只有百胜中国股价破发。从打新的赚钱效应来看,除了新东方首日涨幅超10%以外,受美股对标价格所限,其余10只的波动幅度都在10%以内,平均涨幅约4.50%。

不过,在中概股回港IPO浪潮中,百度作为AI第一股的“二次出发”颇得市场人士好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南都记者表示,百度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技术标签尤其AI是最为强烈的,其技术储备受到认可但商业化落地此前一直低于预期,不过去年以来,百度在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商用落地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将为其技术商业前景增色不少,这也是该公司股价去年以来大幅反弹的重要原因。

更值得关注的是,BAT三大巨头齐聚港股市场将如何同台“竞技”。根据百度招股书,百度此次IPO募集资金中约50%将用作持续科技投资,并且促进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无疑体现出百度对于AI、智能云、智能驾驶等新业务的发展及加速商业化的决心。“此次百度回港IPO募集资金可用于新技术的持续开发和商业化探索,而这也是百度重新崛起的关键,技术优势是百度目前相对其顶级互联网巨头为数不多的优势,也是百度缩小与竞争对手差距的重要希望之所在。”况玉清如是说。

CIIA投资分析师张海亮也指出,百度在众多投资者印象中一直是“以搜索引擎、知识、信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和发展,许多投资者认为百度近几年已经到达顶峰并且开始走下坡路了。重新回归港股的百度,也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的未来发展重心改为人工智能,在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予了投资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已有12只中概股“回家”,募资金额占同期港股IPO比例超四成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外推内拉”是科技巨头纷纷扎堆回归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美国监管趋严,如去年底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非美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了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等,要求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外国公司禁止交易,这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A股、H股的改革正在加速推进中,如港交所2018年4月港交所颁布上市新规,允许合乎条件的中概股回港交所作第二上市渠道。

基于港交所上述吸引新兴产业公司的政策,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成为回港二次上市的第一只中概股,掀起了回港二次上市的热潮,随后,京东、网易、新东方也接连回港,目前回港的中概股累计达到12家,仅2020年内就有9家中概股完成二次上市。根据南都记者统计,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12家公司共计募资2585.08亿港元,而同期港股IPO共计214家,募资总额为6422.56亿港元,占比超4成,为港交所带来巨额的募资金额。可以发现,在2019年11月、2020年6月、2020年9月、2020年11月和2021年3月几个有中概股回归二次上市的月份,中概股IPO募资金额均占当月IPO募资总额6成以上。

根据公开资料与市场消息统计,B站、携程、微博等也在推进IPO进程中,携程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二次上市申请;微博也已聘请高盛、瑞信和CLSA负责其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工作;视频平台B站则已经在本周通过港交所聆讯。此外,腾讯音乐、唯品会,以及“造车新势力三小巨头”蔚来、理想及小鹏等也纷纷传出要回港交所二次上市。可以预见,2021年中概股的回归潮还将持续。在百度等巨头的示范效应下,还会加快其他中概股企业的回归,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据中信证券早前发布的“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预测,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

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迎来结构性机会

根据一份德勤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0年回顾与2021年前景展望》报告统计,TMT、医疗及医药行业新经济股成为了港股上市新股的重要支柱。投资者参与港股打新也有了更多优质标的可选。根据利弗莫尔证券数据,若每只股票都打,并且能按照首日上市开盘价卖出,2020全年港股打新权益收益率约+253.68%,而2021年1月至今港股打新权益收益率也有约25%。

天风证券吴先兴团队认为,相较于美股以及A股市场,港股市场通过IPO和二次上市,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优质互联网科技公司。而随着香港主要指数纳入规则的修订,新经济中概股回归潮加速调整港股市场结构以及恒生指数成分股结构,港股逐渐由传统旧经济行业主导转为由互联网科技等新经济行业为主导。他认为,大量优质互联网科技龙头集中登陆香港市场,科技驱动和估值驱动料将引领港股中长期行情的背景下,恒生指数公司推出的“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将成为投资者投资港股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理想标的。

安信国际一份研报中也建议,关注第二上市股份,料将成为港股一个主力板块。其分析称,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很多都是市值庞大的股份。随着恒生指数系列指数的改革,包括增加成分股数目、减少上市时间要求,以及允许第二上市股份能够进入指数,预期将会有不少重磅中概股成为恒生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等主要指数的成分股。假以时日,沪深交易所也将会允许第二上市股份纳入港股通名单。

“中概股回归热主要是想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的溢出红利。从内地资本角度看,港股的估值普遍低于A股,基于2020年A股的结构性牛市,众多内地资本把港股看成价值洼地,纷纷配置经营主体在内地的港股股票。”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这样认为,“中国还没有和美国开通交易所合作,绝大部分内地投资人限于外汇管制,无法购买美股股票。与此同时,港股通、沪股通使得内地投资人可以配置港股,有机会参与分享这些中概股红利。”(记者 熊润淼 邓赵诚)

关键词: 科技股 回归 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