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规模持续攀升 华侨城A利润增速修复平缓
近日,华侨城A(000069.SZ)披露2020年三季报,虽然营收同比实现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仍为负增长状态。机构预计,疫情后华侨城地产结算提速、文旅迎接复苏,全年业绩有望延续平稳修复。但由于去年同期投资收益高基数(主要因出售子公司股权)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可能会拖累其业绩增速修复。
业绩修复速度有限
今年前三个季度,华侨城业绩虽然已回到了修复轨道中,并且实现回正。但其修复速度并未达到预期,明显慢于此前几年的增长速度。
10月26日,华侨城披露2020三季报,数据表明,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3.9亿,同比增长11.8%。对比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华侨城营收出现改善。根据8月19日华侨城披露2020半年报上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实现营收171.1亿,同比下滑3.1%。
另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华侨城地产及旅游综合项目实现销售金额608.5亿(前三大城市占比:深圳25.1%、南京14.3%、杭州9.9%),同比增长11%。对比克而瑞研究中心公布的百强房企榜单数据,可以排进前40位,较2019年的第45位有所提升。
但从目前来看,华侨城尚未完全摆脱新冠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增速不及过往。西南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6-2019年华侨城销售额由342亿元提升至863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6%。可见,今年前三个季度11.8%的增速,对比此前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有着不小的差距。
此外,华侨城目前仍未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华侨城实现归母净利52.5亿,同比下降12.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50.0亿,同比微幅增加0.8%。由此看来,至少在今年前三个季度里,华侨城仍处于增收不增利尴尬境地。
利润增速修复平缓
一度让华侨城引以为傲的高毛利率,在今年出现了下滑迹象。虽然2020年三季度出现了改善迹象,并幅度有限。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华侨城毛利率为57.21%,较今年上半年提升了2.33个百分点,略有回升。而实际上,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华侨城毛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60%以上。但稍有遗憾的是,这种态势未能维持下去。
正是因为毛利率水平的下滑,导致华侨城利润增速修复相对平缓。具体来看,受结转结构和上半年文旅业务拖累(上半年共接待游客829.7万人次,同比下降53%),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下滑5.4个百分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利润增速。
此外,股权转让明显减弱,前三季度投资净收益大幅降至2.2亿元,与去年同期27.7亿元相去甚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利润增速修复进度的后腿。
而此类影响在短时内难以消除。在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降24%,对应每股盈利0.26元,也低于市场的预期。这其中,投资收益同比巨幅下降89.2%至0.5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上述种种因素,对华侨城利润增速修复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是导致它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的重要原因。
负债规模仍在攀升
今年前九个月,华侨城在土地市场上表现得较为激进,因此也推升了其负债总规模。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侨城负债总额达到3291.39亿元,较上期末增加了95.69亿元,负债规模进一步攀升。
其中,带息负债为1455.99亿元,无息流动负债1818.10亿元。带息负债比例为44.24%。一般情况下,有息负债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股东权益对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而有息负债比率越高,带息负债比率表明企业承担的相关风险越大。不过,华侨城带息负债比例并未高出警戒线。
负债的上升,意味着华侨城仍未放弃对规模的追求。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华侨城新增土储100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1%;新增土储总价351.2亿,权益比81.2%。另有数据显示,报告期末华侨城累计土储建筑面积5698万平方米,剩余可开发建筑面积2879万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80%以上。
当然,华侨城敢于进一步扩大负债规模,主要还是它目前仍处于融资新规的“绿色档”,存一定的腾挪空间。华泰证券研报数据表明,报告期末,华侨城扣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69.6%,较2019年末微幅上升0.3百分点;净负债率96.4%,较2019年末上升12.0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111.2%,较2019年末上升4.4百分点。对比融资监管新规“三导红线”规定,华侨城三项指标均在安全线以内。
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华侨城便可大肆举债。目前,其扣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已经无限逼近70%,稍一不慎便会“越线”。而净负债率距离100%安全线也已很近,同样也存在超标风险。
关键词: 华侨城A